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彼时何卒卒,我志何曼曼。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强怀张不满,弱念缺已盈。
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知耻足为勇,晏然谁汝令。
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扬扬弄芳蝶,尔生还不早。
运穷两值遇,婉娈死相保。西风蛰龙蛇,众木日凋槁。
由来命分尔,泯灭岂足道。
岁晏冰雪至,闭门戒深冬。穷阴结赑屃,寒气开鸿濛。
岂徒罢游谒,客至出亦慵。床头抱膝卧,布被围熏笼。
沈侯心神霁,颜色如春融。十日不一见,何以写我悰。
朅来城西游,杖舄谁与同。仙踪蹑楼观,帝乐闻笙镛。
巍巍三珠林,中有万岁峰。俯听尘世喧,众窍号秋蛩。
仰睇逐馀景,流歌溯长风。邈哉虚无教,古昔圣所攻。
君怀度支计,惜此绘画功。畴哉百川障,顿使狂澜东。
皇明统六合,声教通蛮戎。两京郁相望,城阙何葱葱。
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
君时在南署,邀我回青骢。周旂绚日月,汉掌开芙蓉。
层台与列署,照耀当虚空。逢僧问兜率,访道疑方蓬。
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至今肠肾间,尚觉百汇充。
适遭明良运,感激惟寸忠。尧门辟贤俊,舜法除奸凶。
孰云闾阎幽,上与廊庙通。君王垂衣坐,百职分卑崇。
峨冠谬通籍,立在明光宫。愿为千尺萝,附君百丈松。
君今已彊仕,我亦非儿童。及时不努力,倏忽成老翁。
閒官远书簿,夙夜不在公。校雠费年月,官长多涵容。
美酝亦可恋,大庖幸相供。文章本非职,篆刻徒为工。
班超晚投笔,犹得班罴熊。吾怜功名遂,非慕万户封。
不然赴林壑,此兴颇亦浓。买田种桑稻,躬耕课奴僮。
缅思太行愿,敛退真吾宗。知君负经济,我力非寅恭。
论功愧不逮,内省面发红。误将铅刀钝,欲比镆铘锋。
狂言试倾倒,拍塞已满胸。君方贾馀勇,逸气凌崆峒。
纷然万丘垤,尽在尘埃中。勋名唾双手,禄食轻千钟。
平生四方志,慷慨随桑弓。游观匪独乐,乐事岂易逢。
歌以报君意,我怀安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