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尝蓄名山意颇奢,偶遭人世乱如麻。谢绝中原辞五岳,远从夷徼问天涯。
天涯峰岫多殊状,刺眼荆榛费剔爬。芜秽日删山翳辟,冈峦放出古烟霞。
以兹感叹成故识,日假清光月借华。薜萝每结幽人径,桃李妆成学士花。
品题欲尽秋岩竹,吟讽常依春涧蛙。破涕为欢谁与共,长歌当泣每堪誇。
岂知此事山仍勒,山心人意两参差。去年此日交山里,身是行云山是家。
今年此日家何处,山在云中人在阇。去年此日山花发,冷艳幽香透碧纱。
今年此日花何处,寒蔓依墙紫棘加。山禽山兽齐归网,山人为尔罢秋畬。
已教牛骥称同调,岂惟鸡鹤并居笯。凤兮何德使狂笑,麟胡为来使圣嗟。
便许笼宽终损羽,谁怜囿小复施罝。人在人閒山日远,山在人閒山亦哗。
青山几个能青眼,山眼冥冥山面遮。登彼西山那可得,愁对西峰夕照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