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秉三先人熊翁所画卷

甲兵十万据胸中,未预铭钟画阁功。

闲寄秃毫吐奇气,墨痕犹欲湿鸿蒙。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阴风吹黄蒿,挽歌渡秋水。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
双辙出郭门,绵绵东西道。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
见人切肺肝,不如归山好。不闻哀哭声,默默安怀抱。
时尽从物化,又免生忧扰。世间寿者稀,尽为悲伤恼。

岳王犹有庙,宋帝更无宫。水夹层城丽,山盘万户雄。

园陵深夜雨,松槚冷春风。无泪挥前代,吴燕在眼中。

寒萧萧兮清夜中,栏干十二留西风。西风愁人愁如此,冷蛩声彻罗帏空。

閒心更惜秋光老,总是深深结怀抱。翠被香馀绣枕单,复起镫前翻旧稿。

久仰高明抱朴忠,倏传马首向城东。锦袍光射三千里,汗史功高百二雄。

童稚候门烹雀舌,黎老植杖盼菊松。皇天应欲逸家辅,故遣盘桓醉碧筒。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急湍胡不退,鸡肋未能休。何如纵一苇,恣情山水游。

汎汎志和船,岂曰非清流。容裔逐烟波,忘机学浮鸥。

不然理轻策,振衣上危丘。冥濛扪元化,独与卢敖俦。

湖寺迥岩剡,白足相对酬。孝禅以名庵,得似虎溪不。

我来叩白云,蹑之生百忧。老龙吟秋光,亦可黄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