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玄天泄至秘,大地输真宅。言访赤城居,试探黄庭策。
黄庭何其妙,幽阙守玄魄。赤城信矣高,灵仙寄神迹。
鸾軿夜分至,凤管空中适。眉掞芙蓉青,颜欺舜华白。
归霞散衣桁,流水澄巾帻。泠然驭风来,倏尔凌云息。
劳役悲在今,夷犹叹夙昔。因牵絓原网,遂铩冲霄翮。
愁云幕远近,欲火煎日夕。隐隐移少年,沈沈散精液。
敬谢广成师,为我示天则。竦辔昆崙颠,扬舲弱毛泽。
沧桑坐经变,濛汜何虞迫。火枣幸有馀,乞师知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