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次申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狐豕妖氛障太清,几回翘首隔西京。朝升幸有扶桑日,依旧红光满大明。

最爱南园风致好,不妨日造两三回。漫烧玉版供茶椀,旋网银梭荐酒杯。

清兴岂因春去减,新诗不待雨来催。自怜南北东西客,可得长叨杖屡陪。

曾看洛阳旧谱。

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当时同赴饮城西,倾盖论心已恨迟。

湖海可无年少气,雪霜还有岁寒枝。

功传汗竹藏王府,诗入文弢动岛夷。

不会书生安用此,眼前睫固未曾知。

石台宿草几年荒,不比维摩狮子床。

大士向来曾晏坐,是身如电暗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