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轻蒲一簇软如花,巧织重铺意未华。吟处迥宜孤背倚,坐来温爱两趺加。
未沾南国佳人惠,已落东泷野叟家。幸有题封三十字,慇勤留向手中誇。
芳树生丹崖,绿叶如云烟。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
朝凉聒众鸟,夕阴萃鸣蝉。岂不盛容色,及此阳春年。
西风吹白露,点缀庭阶前。繁华坐销歇,枝叶空相捐。
世情多反覆,天道有推迁。金屋擅娇宠,长门闭神仙。
献赋亦巳晚,徒悲泪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