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武寄示过金陵旧庐感赋一律次韵酬之

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

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

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

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三春已过二春了,十日那无一日晴。已是飘零成老丑,更怜行乐负平生。

济川求用楫,渡海自扬帆。风起浮云卷,潮平落日衔。

赤分君子胆,红映美人衫。蓬丈诸天外,方舟愿一监。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万里无边际,空明独此亭。地天浮一碧,齐鲁荡余青。

旁射蛟龙气,中盘岛屿形。何人正垂钓,烟雨满沧溟。

幽独尘事屏,晼晚秋兰滋。芳馨不自媚,掩抑空相思。

晤对日方永,披丛露未晞。翛然发孤咏,九畹陈悲诗。

祖德相门阑,分符众比难。

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

地镇三秦重,衙当二华寒。

道心经仗钺,诗性鄙登坛。

佐幕多名士,开筵少俗欢,

星连蒲分野,河带渭波澜。

劝课耕初动,行香漏未残。

书容吾道借,琴听越僧弹。

拜敕风鸣佩,朝元露溼冠。

皇恩终锡马,清梦必骖鸾。

报国嫌言利,脩真笑炼丹。

高碑人待立,此咏愿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