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船至长头岘

雨罅唤轻舠,溯涨信帆风。

晴峰颇照眼,百里青蒙蒙。

沙岸所啮痕,今来易西东。

一片黄琉璃,乱插榉柳丛。

畸零瓜蔓水,处处没凫翁。

犊有浮鼻过,鯈有衔尾通。

其阳出微波,杂花摇白红。

斜趋石瓮桥,明灭浸长虹。

可怜万象影,诡荡漪澜中。

襟趣忽已高,微憾无与同。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送周繇之建德。
《唐诗纪事》)

高榆荫灵境,秩祀岁有虔。烹羊击我鼓,老稚走纷然。

落日更起舞,酣歌间骈阗。少壮远行役,投老归农田。

乡邻既无故,孙子亦多贤。但愿岁常稔,听此终馀年。

八月萧条九月时,沙蝉海燕各分飞。杯盂未称尝生酒,

砧杵先催试熟衣。泉漱玉声冲石窦,橘垂朱实压荆扉。

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

夺袍吟处笔,垫角雨馀巾。

黄绢才无敌,青藜杖有神。

将乘醒典马,肯受庾公尘。

老我知何幸,穷涂获卜邻。

色异味同失主张,厌寒附暖逐群芳。

当知不改冰霜操,戏学陶家艳冶妆。

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

学力根深方蒂固,功名水到自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