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昔在辛酉年,余裁十有八。
翁时多十岁,无地贮英发。
世运欲转移,正气久郁阏。
科场弊已极,无复分椒樧。
千里足难羁,须作奔泉竭。
闭目骇奔腾,掩耳羞嘈赞。
归来分躬耕,复不禁芽卉。
蒯缑走杭越,触藩不能脱。
纷纷梦中人,妄与谈空阔。
翁兮独家居,自得真机栝。
一日山河新,妙契静中斡。
尚堪作子长,亦久抱恻桓。
遂生肥遁心,确乎不可拔。
人间闹蜂蝶,过目惟蹙頞。
惟有燕归来,卷帘无阻遏。
室呜孺悲瑟,门断陈遵辖。
惟我拜床下,见侍隆中葛。
躯为天地惜,日用诗书豁。
但见居深深,谁知活泼泼。
松柏晚丛立,姜桂老逾辣。
新年俄八十,道气方兰茁。
平生善养气,不作穴人揠。
年来滋长茂,略不惊齿发。
人生各有志,万物不能夺。
善身背生色,济世腓无{拔左换月}。
一与时偕行,造物自见察。
人寿百二十,尧夫岂虚喝。
分数天所裁,与行自能达。
老彭祗谀言,但论道本末。
更阅五十番,飞蜂与斯蚻。
空翠浮轩槛,岚光拂栋梁。江随平野曲,林拥暮山苍。
城郭犹平日,田畴本乐乡。呻吟未休息,衰病意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