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

堂堂尸谏大名垂,死所微怜逐厥私。

当日死忠仍死孝,请看万恨写庸医。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士以科举计,本避农与商。谋利则皆然,役役真可伤。

周之士也贵,里选而论乡。上人能用之,身尊道弥昌。

饥且从漂母食,寒且从巢父栖。石不为周客笑,玉不为楚王啼。

菅茅但塞路,桃李自成蹊。

黄花三径好,一醉即柴桑。月色临池近,秋声入夜凉。

江天横朔雁,垄树带斜阳。犹忆边城日,登楼望故乡。

何处难忘酒,南宫放榜时。有才如杜牧,无势似章持。

不取通经士,先收执政儿。此时无一盏,何以展愁眉。

倚花傍月。花底歌声彻。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双溪秋月洁。桂棹何时发。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

世间群盗脍人肝,避地方图水石岩。客有绿林嗟路阻,书无黄耳欲何衔。

雨推溪柳金方重,春入江梅玉半缄。永念陆趋今弗获,垂云安得倚天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