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永嘉政衰纷酋虏,衣冠避乱入南土。湔涤陋习变儒风,邑小曹滕俗邹鲁。
云谁奋振为之先,南湖诸老抱遗编。结庐弦诵南山下,陶冶欧林诸名贤。
流风遗泽讵云斩,玉树芝兰多异产。吾家一脉分太卿,转徙桃源入蒲坂。
坂中族庶衍而昌,腴田粳稻充烝尝。故家门面亦何有,绿绕古树凡千章。
先宪当年手自植,老干嵯峨蔽天日。冰霜饱嚼节如鎗,孙枝秀出皆径直。
画工描写入此图,先辈文字墨未渝。箧笥久藏吃虫鼠,上下残缺半糊涂。
小弟佑生知爱惜,缘旧易新重妆饰。凌晨捧帚扫家堂,高挂此图于素壁。
先人手泽存岂多,弃置将奈愚騃何。窗前感此起遐念,涕泣更下欲滂沱。
敬拭下方书数语,此意根心难缕缕。吾宗衰替理宜复,共振先声时望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