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人卜葬金陵哭以此诗

楼壁车厢反复看,海云写影一黄冠。

围城余痛支离骨,辟地偷生共肺肝。

中外声名归把笔,烦冤岁月了移棺。

带陴新冢寻蔾杖,滴泪应连碧血寒。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女郎祠下,多少须眉拜。破屋闪灵旗,剥垣衣、藓痕攒虿。

家乡小沛,夜夜御风游,巫女避,小姑羞,不敢邀同载。

白月当阶,一片清光在。遗像俨生前,淡春姿、疏梅弱态。

亏他冰雪,彻骨鍊寒香,铁比劲,玉同坚,不与天俱坏。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大雅昔同社,为郎书报迟。黄花寒自发,白雁夕何之。

边饷烽烟处,中怀鼓角时。山林忧共系,岁月道相期。

聊取浮生醉,宁求异代知。家无步兵酒,世有嗣宗诗。

计部劳心力,功臣重鼎彝。乾坤吾老矣,霜露自凄其。

汉室存元气,漳流寄远思。风胡今不见,龙剑失雄雌。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箭与饥鸱竞快。侧秋脑、角鹰愁态。骏马妖姬秣燕代。

笑吴儿,困雕虫,矜细欬。

龌龊谁能耐。总一笑、浮云睚眦。独去为佣学无赖。

圯桥边,有猿公,期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