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冬示上元夜对月之作次韵奉献

抱古向天语,姚湾一士痴。

逢迎衔泪月,飞出写云诗。

笛冷城头客,巢安叶底儿。

挂霄明寸梦,过有羽衣知。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野作六客词,其卒章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凡十五年,再过吴兴,而五人者皆已亡矣。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独倚博山峰小。翠雾满身飞绕。只恐学行云,去作阳台春晓。春晓。春晓。满院绿阳芳草。

长笛长笛从何起,云是帝舜二妃相从到湘水。帝舜南巡妃且止,仙舆不还隔千里。

二妃泣之欲从死,泪洒湘竹斑更紫。苦雾频侵恶霜委,时时刁骚聒人耳。

偶然伐竹供椽使,置身却在柯亭里。陈留蔡子声差解,卧看窃叹奇如此。

宁戚叩角居边鄙,卞和抱璞屈佩芷。世薄阳春歌下里,爱惜败纻裂新绮。

玩弄不足知莫比,制以律吕中商徵。此笛一吹惊龙螭,波涛泱瀁风云驰。

天吴髣髴啼小儿,东方老人攒两眉。陌头雉子雊且飞,梅花落片柳折枝。

欲折不折垂青丝,将落未落琼瑶枝。岭外孤客久别离,愿随笛声到天涯。

白云飞送山间之道路,辽远足力疲,魂乎归来何大迟。

塞北有人仍久戍,谓汝羁栖未足虑。即今圣王脩战务,父若在边子可住,兄而不行弟当去。

已别闾阎无却步,腔血一掬洒前路。子今何为徒蠹腐,兀兀残编无所措。

高歌朗吟求自树,一言不合归如鹜。投冠辄咒为儒误,此笛何能代君诉。

桓伊取弄失其度,为君折笛君莫顾。

空明无所有,何物抗吾篙。地底云根涌,波心贝阙高。

四时萦草木,千古任风涛。挺立不摇荡,居然一俊髦。

尘满貂裘,依旧是、新丰羁客。还感慨、中年多病,惟堪眠食。

方寸玉阶无地借,诗书勋业休重忆。况而今、双鬓已成丝,非畴昔。

兴废事,吾能说。今古恨,空填臆。向南风望断,五弦消息。

眯眼黄尘无处避,洗天风雨来何日。待酒酣、慷慨语平生,无人识。

西风伤远别,前计竞成非。

芳草此时暮,故山何日归。

禅应同雅道,贫合长天机。

翻忆云溪伴,无憀对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