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洞房红烛花枝暖。宿酒不辞金爵满。别来几度对良宵,风月祗供肠寸断。

石城柳老莺声啭。去住青春人意短。明朝两袖拂蘋烟,又向溪山迷泪眼。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闻访蓬壶信未真,仙床香榭掩流尘。到来白石青松径,残却当年玉树春。

杯酒虽欢聚。不惯他乡住。荒村寂寂水漫漫,又重盼、来时路。

·向夕停舟处。风雨声偏楚。何似当初径不来,而今也不还家去。

可山无日不吟诗,我欲论诗未有期。

几次孤山明月下,手捋梅蕊立多时。

坐卧连晨夕,中怀郁不开。蝇攒眉上棘,蚊隐耳边雷。

无那惔焚困,生增褦襶来。病咽兼患齿,两月废衔杯。

一声渔笛发中流,惊起平沙万点鸥。

去尽青天回欲集,梨花无数落汀洲。

晨起寻闲共话难,夜深相对菊花寒。

如何风雨多才思,故作扁舟上下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