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春舲

探幽乘暇日,小立伫花前。人去已千里,春归又一年。

柳含香雨重,松抱法云圆。半晌增惆怅,重来翠接天。

潘世恩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落籍素享“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先撰,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

猜你喜欢

漫卷珠帘上玉钩。颓云漠漠一天愁。凄凉笛里关山月,憔悴吟边海树秋。

飞鸟尽,角弓收。可堪重忆少年游。焦桐难写鹓雏恨,嚇鼠寒鸱不解羞。

云水飘飘物外吟。醍醐默默醉中斟。神仙活计道人心。容易肯争三寸气,寻常不贮一文金。清贫柔弱祸难侵。

恰似蒲萄水亦奇,游人多似后园池。壶中日在归前落,醉里诗成醒后知。

芳径绰开杨柳树,小墙阑出杏花枝。老拳毒手浑相若,望立降旗是几时。

出门又过半年期,独夜心情黯自悲。乡梦似随风雨入,归程仍为甲兵迟。

一生未了嵩间泪,万里长萦涧畔思。想得生还重见面,几人欢动藕花池。

把袂相欢意最浓,十年言笑得朋从。怜君节操曾无易,只是青山一树松。

春深夜苦短,灯冷焰不长。

尘蠹文字细,病眸濮无光。

坐久百骸倦,中遭群虑戕。

寻前顾後失,得一念十忘。

乃知学在少,老大不可强。

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

因忆石夫子,徂徕有茅堂。

前年来京师,讲学居上庠。

青衫缀朝士,面有数亩桑。

不耐群儿嗤,束书归故乡。

却寻茅堂在,高卧泰山傍。

圣经日陈前,弟子罗两厢。

大论叱佛老,高声诵虞唐。

宾朋足枣栗,儿女饱糟糠。

虽云待官阙,便欲解朝裳。

有似蚕作茧,缩身思自藏。

嗟我一何愚,贪得不自量。

平生事笔砚,自可娱文章。

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

退之尝有云,名声暂膻香。

误蒙天子知,侍从列班行。

官荣日已宠,事业闇不彰。

器小以任大,跻颠理之堂。

圣君虽不诛,在汝岂自遑。

不能虽欲止,怳若失其方。

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

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便欲乞身去,君恩厚须偿。

又欲求一州,俸钱买归装。

譬如归巢鸟,将栖少徊翔。

自觉诚未晚,收愚老缣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