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逼腐儒,颠倒作奇想。长安远于日,无故思一往。
曾闻丈夫雄,咫尺视天壤。岂知适千里,三月费劳攘。
为装迫旦暮,无乃太卤莽。萧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壮心摧,低徊转悒怏。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结束上高堂,回迟更千虑。苦心发欢颜,但道舟楫具。
小儿不知愁,牵衣乞同去。不忍与明言,多方使之误。
送行杂亲朋,刺刺语及暮。风争雨渐稠,篙师发微怒。
郎今何多谈,明日谁与诉?
清江苏吴县人,原名恕,字元龙,一字砚溪。康熙三十年进士。任密云县知县。适大军北讨噶尔丹,军需紧迫,书生艰于应付,忧急而死。少从父惠有声(明岁贡生)治经学,又受业于徐枋、汪琬,工诗文,后乃专心治经。其子士奇、孙栋均以经学著名。周惕遂为惠氏经学之祖。有《易传》、《春秋问》、《三礼问》、《诗说》、《砚溪先生遗稿》。
人趁村中市,鸡鸣担上笼。忽看一天紫,未吐半轮红。
谁撼扶桑露,吹来杨柳风。诗肩忍凉冷,已出两臞峰。
我亦头陀繫远边,羡君来去自飘然。众生投虎婆心切,只杖如龙侠骨坚。
鸭绿波横杯再泛,燕支雪尽履将穿。故人白首诗篇足,趺坐还同啮旧毡。
语不能工恨作堆,捻髭空对翠屏开。
清吟赖有雕龙手,绣段联翩诏后来。
记访烟萝踏紫雯,春山如笑草如薰。源桃红带催花雨,宿麦青连渡水云。
静里光阴存太古,风前兰芷吐清芬。下帷知有文星聚,隐隐书声隔竹闻。
何人泉上记清游,茶具横陈晚未收。木叶尽随风扫去,万山清立寺门秋。
遥思汉阙雨新晴,天际微云夕吹生。
沆瀣气凉仙掌迥,满盘宵露结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