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常欲洗民冤,清白炉烟可付天。但愧才疏为政拙,只宜及早赋归田。
(?—1335)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
白草荒芦秋色凄,长河光浸暮云低。凉波喷雪风声急,古木含烟日影迷。
隔浦人家空寂寂,绕塍禾黍尚萋萋。一鞭遥指残阳路,不计归程信马蹄。
山青青兮郁盘,又英英兮白云。蔼嘉树兮颜谷,流泸水兮澄源。
源左右兮上有原田,鱼潜泳游兮禾麻秀蕃。谷中之人兮连居接门,一姓盛大兮伯叔弟昆。
不斲为饰兮朴之惇,夕还诵弦兮画行耨耘。嗟嗟夫子兮超哉拔伦,金玉为质兮组绣文。
握廉秉节兮服义仁,袆椒茝兮有馥其身。逍摇徜徉兮以秋以春,胡不永世兮溘飘尘。
嗟嗟夫子兮身去名存,怀不可见兮空可闻。世纷纷兮华薄群,安得硕人兮永亲。
空望颜谷兮涕泗沾巾。
故人偶得一饭款,僻县才馀十亩间。
赤米白盐君勿诮,病夫官况等居山。
普光道场在何处,补陀落伽深且广。沈生自捧圆通偈,一叶飘然破泱漭。
天风不断海潮音,春山尽耸莲花掌。夜分清呗犹未歇,忽涌波间火齐盎。
归与冯郎诧奇胜,便拟青钱买单舫。大士端然鼻孔间,可怜两面空相向。
既遣和戎使,翻贻骄倨书。改书追玉玺,绝使复轺车。
唇齿相关谊,干戈百战馀。所期捐细故,盟好复如初。
无罪何须讳谪边,好诗偏自谪中传。廿年畅饮湟河水,定有词源倒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