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四明万丈崖,佳气蒸氤氲。
融结固有在,特起谁如君。
丹霄舞飞霞,青春蔼奇芬。
目下开五色,剩把天香分。
飘飖忽自得,盘薄蓬海滨。
无复出岫想,傲睨黄埃尘。
秋台挟明月,驱驰不东鄞。
谈言邑庠旧,教事非易新。
诗书堕寂寞,衿佩苟朝曛。
欲借肤寸阴,化为无边春。
胡为乎水雷,珍重经纶屯。
何当自山川,流动志气神。
扇之月旦评,推以天风轮。
终然难卷藏,快睹本色真。
词章要织组,手有锦绣纹。
道义在培植,身为枝叶根。
须知大造化,不问官卑尊。
因思杜先生,如古王河分。
宙宇非不宽,乡里乃急亲。
贤躅渐寥邈,凛凛哉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