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吏应怜道路傍,三年参佐有辉光。纵书下考关何事,不必诗名入荐章。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青山叫子规,行人泪如雨。
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
日日长途任晓昏,楚中曾否识王孙。千重岭树生寒雨,三五人家又一村。
马影瘦移怜独后,客心秋入与谁言。牧童尚说行边草,义帝馀坏若有魂。
云烟深处路萦纡,元是真人旧隐居。我亦放情丘壑者,官闲时得命篮舆。
美人湘北岸,翠盖倚中洲。斜日雨初歇,断云横未收。
闲步浅青平绿,流水征车自逐。
谁家挟弹少年,拟打红衣啄木。
山花雨打尽,满地如烂锦。远寻鹧鸪雏,拾得一团蕈。
大牛苦耕田,乳犊望似泣。万事皆天意,绿草头蕺蕺。
斜阳射破冢,髑髅半出地。不知谁氏子,独自作意气。
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鉏陇老人又太老,
薄烟漠漠覆桑枣,戴嵩醉后取次扫。
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关中?
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此去累臣闻鬼哭,可无杯酒酹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