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看春色,萧条客自禁。风尘为郡过,踪迹抱关深。
不尽传经意,难言作赋心。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北沼凉归早,西轩火正流。
萤光偏爱夜,蛩语最知秋。
好月因云暗,清风为树留。
烟来昏翠幕,雾下失沧洲。
河转疑天侧,星回恨岁遒。
惟馀双鹤唳,不减到林丘。
刺襄豫让不日死,立武程婴冠青史。燕山义士张伯宁,千古英名高二子。
秋深桂初发,寒窗菊馀菲。波拥群凫至,秋飘朔雁归。
月荚生还落,云枝似复非。凝宸阅栖亩,观文伫少微。
圣敬韬前哲,先天谅不违。
杜陵岁晚不归去,绝域相知有郑虔。送穷但喜富有酒,为客莫笑寒无毡。
恶况閒愁倚衷曲,长歌短咏盈花笺。几时相约月露下,大醉起舞东风前。
服衣若干尺,已能为正书。冲龄婴世乱,举国负此孤。
逆竖不足言,满朝无士夫。汗颜虽感旧,大义当骈诛。
刘卿藏数纸,每观涕与俱。时流自谓黠,匿笑嗤其迂。
狂夫閒处看,冤愤空张须。未敢颂天纵,妄同诸臣谀。
何年从少康,重来收桑榆。
异乡何处散幽怀,赖得城中百尺台。
还向天涯经岁住,那知春色为谁来。
雪消江上看梅发,风暖衡阳有雁回。
强擬登高聊赋咏,再三媿乏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