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何处寻君迹。怪春来、落红成阵,苦催离别。断只因风销为雨,受尽几番磨折。
浑不信、呼之肯出。除却东皇幡一首,便上天、入地应难觅。
来婉娩,去飘瞥。
投笺曾向天公乞。好教他、封姨十八,深怜轻惜。綵胜高悬铃漫语,禁住声声檐铁。
劝安稳、依栖香国。那用巫阳烦帝遣,有前生、胡蝶能相识。
笑剪纸,计非得。
迟暮方学道,嗟咜过令节。逍遥齐物论,读之心魂彻。
死无封禅书,清风百世绝。千秋富春山,终南不敢列。
古来隐沦士,往往皆英杰。桃花隔流水,便是神仙诀。
观生数荣落,罔识晋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