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凤城东去,一片斜阳,千里红叶。便不凄凉,早是凄凉时节。
云骢渐抛珠汗渍,桃花鞭影明灭。笑回头,有蒲萄酒暖,当垆如月。
算此去、金波正满,何处关山,玉笛吹裂。古镇黄花,看即满头须折。
扈跸长杨人自好,翠帷未惯伤离别。只归来,古奚囊、尽添冰雪。
东风二月蓟门过,新柳青青拂御河。浅绿乍分眉上黛,柔条难任笛中歌。
几时叶满章台路,有日花飞太液波。同是一枝堤畔种,无如此地别离多。
白云二十七,倒跨杨岐驴。
相当子岁年,力挽千乘车。
佛法全盛日,南方即吾庐。
后来凿空辈,一一人为徒。
诚负子远游,芒鞋费无馀。
百饥仅一饱,抱病几亡躯。
是病何所起,为药当何须。
不如速归休,问津於故吾。
方舟有家学,放光照西都。
寄声为多谢,勿谓今无书。
峨嵋旧时月,夜夜来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