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秋色广陵间,闽海悠悠自不还。纵使芜城愁易老,那能长客武夷山。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
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万好庵中主,今谁记此人。久斋诗固在,晏叟意尤新。
已逸决科步,要持为学身。尚贤而尚德,馀事了通津。
曹公夜晏凌云台,一言契阔含馀哀。
分香老伎各云雨,歌舞不尽埋蒿莱。
漠漠颓基邺山下,万里烟尘无一瓦。
井干樽酒自平生,乌鹊飞南播遗雅。
老宵垦雨开荒寒,一栎千金苔未干。
世人好奇不好近,直比周簋仍商盘。
老璞浑浑殊质鲁,得水犹能发妍妩。
更与人间作坏古,月明夜盗西陵土。
天运不暂息,辰枢秉贞凝。阴阳长调畅,品物乃流形。
一哉君王心,偏陂了不生。坐见春风来,熙恬顺吾情。
所以陈思训,中和诚可经。
妾家横塘东,与郎乍相逢。郎来不须问,门外植梧桐。
诗无数首那言删,吟到三年岂便安。早日何曾知句法,旁人谓不费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