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三月,花与郎同色。明知苦淹留,盛年不可得。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书房偷得蜗庐样,仅仅能容老病身。
纸被蒙头方坐稳,却愁转眼又新春。
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
要酬风雨满城句,旱合四郊尘政黄。
荒村十里居人少,中有僧庐挂隐名。高阁截空霜月古,群山临槛竹风清。
潺潺鸣溜将心涤,艳艳新花共眼明。珍重肩吾能自适,尝招诗友避暄行。
五峰遥隔水村西,薛老曾来隐翠微。牧子唱歌樵子笛,贪看明月夜忘归。
落落穷途,我与尔、此身安即。立语处、西风乍紧,远天将黑。
霜白惯侵羁客鬓,囊空能减英雄色。想旧时、里社共团圞,如何得。
转眼又,江南北。问前路,谁相识。况秣陵城下,总皆陈迹。
桃叶渡头人已去,莫愁湖上山空碧。只故斋、黄瓦剩无多,青衫湿。
径藓铺苍锦,林花落绛趺。
山光入户牖,云气起瓶盂。
宴坐期三月,迷行有万途。
寥寥方丈室,一物更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