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风流入奏年,诸郎谁不让朝天。五云忽映襜帷动,双辖重临水镜悬。
色借绨袍堪病起,诗更藻笔已名传。故人剩有河山在,二子相逢海岱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芦花杳杳送风凉,云谷深深引兴长。九十六峰留我住,忘归不记是他乡。
遥忆凤皇山裹人,梦时相见亦如真。
老来未尽世间事,三十九年独有身。
岘首人亡无限悲,高阳客散有馀思。急来相就一游乐,明日东西浑未知。
来瞻石像看唐碑,一径苍松映碧漪。
闻说宋公曾住此,寄声过客细吟诗。
祖道仍开卧辙馀,倾都惆怅意何如。太丘有子真惟肖,嵩岳生申果不虚。
眼见淳风还畏垒,心惭通德表岩居。野夫未有酬知日,一卷中牟传可书。
泽国多秋雨,湖岚结夕阴。湿萤黏坏壁,饥鸟落疏林。
淅沥蕉声碎,空濛树影沈。移书防屋漏,萧索动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