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走城北,转斗不利号路侧。谓我枭骑,且行出攻。
宁为野乌食,不逐驽马徘徊蒲苇中。水深黝黝,蒲苇骜骜。
乌亦自不去,客亦自不豪。梁以集,乌子五,乌母六。
禾黍不食攫腐肉,愿为忠臣何可覆。伤子良臣,良臣诚可伤。
远道之人,枯骨何葬。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再上燕台日,还思粤岭时。千山辞瘴疠,五斗复腰肢。
下走风尘吏,中兴国学师。未称劳逸远,诗句许相思。
高柳鸣蝉日未斜,古亭深处暂停车。征途迟速看人面,客况凄凉感物华。
归兴逢秋心更切,孝思爱日路从赊。行行且止难如许,安得天河八月槎。
长信多秋气,昭阳借月华。那堪闭永巷,闻道选良家。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七月明朝是,孤舟病客非。秋争一夜早,暑可片时归。
怯引青菱镜,衰耽白苧衣。谁能作桐叶,取次便先飞。
应尽须尽,行法俟命。剖破形骸,朗然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