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高楼白日徂,梦回春色杳相扶。风流转觉中原尽,海岳惊看我辈孤。
寒雪千山双鬓老,浮云万里尺书无。也知俱壮观涛兴,只是漂零不可呼。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足疾惟妨拜,登临故自如。
深知造物意,遣遂此心初。
东坞闲看竹,西溪独钓鱼。
暮归犹未倦,把卷遶前除。
去年风雨漫天黑,浪里舟危一间中。好是斜阳今日渡,轻帆正遇剪江风。
夔子当年国,明妃此夕村。温泉通海窟,石壁镇江门。
野哭知谁氏,年饥守故原。啼乌声未歇,犹和断肠猿。
久雨霎儿晴,报道前溪新涨。急整翠竿放溜,尽一丝风飏。
暂抛笭管黑甜馀,短笛有时唱。且醉船头白堕,早冷丸飞上。
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昔为循吏今名将,吾道由来文武兼。山泽龙蛇湫穴徙,风云猿鸟简书严。
思亲梦寄陶公鲊,教子经传尚父钤。留滞五羊重握手,十年忧国鬓霜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