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楼中长吉去,芙蓉城里石郎归。煌煌柱国平生念,看到诸孙内外微。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月转花枝清影疏。露华浓处滴真珠。天香遗恨罥花须。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绿费工夫。归时分付与妆梳。
孙吴纪德旧刊碑,草没蟠螭与伏龟。
惆怅冈头三段石,至今犹似鼎分时。
风涛生长处,土地属东隅。树树悬鱼网,村村吹鹧鸪。
酒旗孤屿见,书卷一山无。欲趁鸡豚社,深惭身业儒。
石台盘盘浸溪曲,五月溪光帖寒玉。千桃万竹夹成云,奕奕高门荫深绿。
主人凉袂纤絺裁,越罗小扇挥炎埃。南薰院中听宝瑟,临清楼上引金罍。
解束悟服食,营虑结山水。比闻三峰秀,赍欢一来此。
同云布坤维,六花漫不止。升危滞遐踪,寓目杀高志。
真源不可往,罔蜮兼泥滓。居凡殊所厌,还丹亦难恃。
太虚本宅无,彭殇同已矣。安得庄生达,相与析玄理。
兹岭何绵亘,孤根下杳冥。
云光荡鸟背,水气杂龙腥。
蜀道攒为阁,庐山叠作屏。
定知人静后,风雨泣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