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臣奉诏外台居,况复扬波海晏如。门下美才收竹箭,卧中高士羡桐庐。
山川半入吴都赋,风俗兼传越绝书。始信工文官自达,主恩垂老不曾疏。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清明池馆足游人,祓禊风光共此辰。晋俗浮觞存胜事,汉宫传蜡宠邻臣。
若云荒政宜蕃乐,是使熙台失众春。应候从来多甚雨,几时膏泽慰斯民。
从公城上来,秋近绝纤埃。楼古秦规在,江分蜀望开。
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岁云暮矣北风凉,独立高楼望大荒。雾气似尘黄作色,日轮如血赤无光。
经纶尚有诸公在,韬略原非我辈长。凭仗天威驱号令,由来和气致休祥。
一疏危明主,千秋怨未平。
湘累如有待,宣室竟无成。
夜雨湖南草,春风江上城。
可怜卑湿地,还复祀先生。
天河白如银,隔水处牛女。咫尺不相从,乌桥渺何许。
年年只一夕,仓卒修云雨。金鸡催早发,回车不得住。
含啼理支机,尚悔当年事。亦胜参与商,睽离永终古。
好风残暑不同涂,稳看饥蚊自扫除。不谓南轩有佳竹,捲帘相对一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