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宫春色自何年,阿阁神房几洞天。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从来耽酒须微禄,绝禄三年酒盏疏。
百尺辘轳新浚井,一杯聊慰渴相如。
昊天空阔初晴,气回万物欣欣茂。亭台俯仰,山川高下,妆成锦绣。
碧洞清泉,响闻迢递,一声长溜。更时时注目,悠悠远看,青峰上,白云凑。
无限灵禽异兽。慰闲心、不辞柴瘦。含风翠柏,双崖争长,千株竞秀。
耀日丹台,四时为伴,百年随寿。任寒来暑往,星移物换,得高眠昼。
吾宗昔旌孝,双阙俨犹存。甘露降林木,白乌栖墓门。
永言思阿父,今复见诸孙。幸得慈帷下,均酬罔极恩。
高阁岚光合,空潭月影悬。泉声春梦碎,佛火罩灯圆。
夜静花香发,山深俗虑捐。湛然无起灭,心在四禅天。
举酒吟诗易,居贫作客难,
一番思世事,半日倚阑干。
霜重竹篱薄,风高石径寒。
无言搔短发,望眼到长安。
池馆清秋里,房栊尽日阴。露香寒瀹茗,雨气润支琴。
久病添诗债,澄观养道心。晚凉眠易熟,过客莫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