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流影入房栊,复绿重红掩映中。
想得那人新睡起,倚床闲啮绣残绒。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春馀百芳歇,乔木有轻阴。客子成春服,商弦应鸣琴。
独行迕世俗,长往期山林。庭竹风正驶,池波雨已深。
临流窥跃鱼,倚杖聆迁禽。顺时寄俯仰,适兴契飞沈。
试谢及门客,未惭招隐吟。
徙家城市去,不为故人留。
种菊应无地,观山合起楼。
别来通讯少,春至作诗不。
池上双柽绿,孤吟我正愁。
今人游处古人游,万古清溪只自流。溪月曾经照太白,太白不见令人愁。
独鸟鸣南园,晓来雨初息。空庭生秋阴,莓苔长寒色。
泛泛古城隅,中流极凝睇。击楫时奋昂,十已六七际。
风伯何飘摇,阴云极排翳。白日将无光,飞沙触人眦。
浊浪抛几寻,船欹柁难捩。吁嗟湘君祠,咫尺不可济。
重华去已远,即此亦云契。悠悠百世心,瞻望增泗涕。
事变难预防,对面成乖戾。风乎无太劳,天道终开霁。
生别有相逢,死别无消息。
说著从前总是愁,只是不相忆。
月堕半窗寒,梦里分明识。
却似嗔人不忆他,花露盈盈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