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树藩垣,江浙天下最。岂惟财赋强,政体亦宏大。
群僚极高选,吉士多蔼蔼。赞参每从容,句检尤倚赖。
徐卿世名家,践历振风裁。运筹佐漕挽,遗声满吴会。
今兹缀班行,深意良有在。更张化弦新,洗目盛除拜。
眷怀东南逼,明见万里外。元宰回北辕,贪墨亦狼狈。
终然公论白,少觉众心快。谁当进良谟,清静抚彫瘵。
诸公正虚左,愿言亟行迈。王公山阴裔,前政民所爱。
一时欣接武,二妙实同载。我生一何幸,识君向蒸代。
与王迩乡井,而不共倾盖。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对。
因之道怀思,望望久相待。后日都城南,春朝及王会。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客路淹留少故知,家乡回首动遐思。一宵浑似三秋别,两月难成半句诗。
酒力中人春去后,江声欺梦月斜时。愁来更有关心处,事业蹉跎鬓欲丝。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侯。
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
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
公卿不及议,天子百金酬。
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
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
博望昔所徙,蒲萄安石榴。
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
今也◇中国,篱根及墙头。
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
惟当记其始,後世知来由。
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
幽屏元无恨,清愁不自任。
两窗雨横卷,一读一沾襟。
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
病来谢杯杓,吟罢重长吟。
翠筱萧骚入屋寒,欻惊平地起风湍。驯除饥雀低飞去,弱羽毰毸似畏弹。
主家文榜又围田,田甲科丁各备船。下得桩深笆土稳,更迁垂柳护围边。
里巷三年六七坟,老年无泪哭交亲。
数声愿借辽阳鹤,唤醒人间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