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暮之春,与客携壶,共寻翠微。看三峰仙掌,岳莲拄笏,一陂环玉,瑶佩鸣溪。
墨竹留痕,岕茶知味,望古兴怀谁与归。徘徊久,渐金精雾合,蠃石云迷。
依稀鹤驾灵飞。指岫幌萝扃仙可期。笑丹砂勾漏,宰官徒现,冰衔阳朔,山水方滋。
诗补丽英,堂荒九子,赋罢高丘歌采薇。从吾好,待遨游五岳,归卧峨眉。
蓉粉嬉春,蕣姿延露,禅房胜日标奇。趁时芳草,正向绿墀滋。
却似匀和獭髓,轻装就、千点红玑。宜人处,似斜仍亸,态倚晓风披。
芳时。还怅怅,桃花靧雪,遥想仙姿。叹去年花下,空有前期。
谁制护花幡子,驻幽艳、莫使花衰。好点注,馀春如画,留覆态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