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乏佳果,枣树八九株。
纂纂争结实,大率如琲珠。
此种味甘脆,南方之所无。
日炙色渐赤,儿童已窥觎。
剥击盈数斗,邻舍或求须。
早知实可食,何须种柽榆。
此木颇耐旱,地宜土不濡。
所以齐鲁间,斩伐充薪刍。
近复得异种,挛拳类人痀。
曲木未可恶,惟天付形躯。
良材却矫揉,不见笏与弧。
(1435—1504)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卒谥文定。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书法。有《匏庵集》。
老来百事不关身,北陌东阡一幅巾。忽梦行军太行路,不惟无想亦无因。
坟北清泉味至甘,寺僧渟蓄已成潭。跃鱼灵感思追孝,酌水高怀不戒贪。
万草日滋珠竞出,一天晴落鉴方函。暂延嘉客求新句,欲创幽亭即就龛。
簪笏三人共一班,仙凡回首不相关。连名花判围宫砚,隔坐香焚暗博山。
红药对开阶两畔,紫宸入侍殿中间。更知外省文书少,草罢词头阁老閒。
所谓伊人天一方,园枝新好寄东窗。八表濛濛忽时雨,不知平陆已成江。
不复怨东风,东风吹落花。多少落锦裀,多少委坭沙。
笄年逾十便孀居,苦教孤儿共瘁劬。
咸叹邹公如令子,不知冀缺是贤夫。
贫能守志人难及,养不酬心世所吁。
我咏国风长大息,共姜谁谓在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