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舡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辩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鋙。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若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釐席思贤久,公车下诏新。
金酬燕市骨,蒲裹汉家轮。
署行乡论秀,观光国有宾。
台招能赋客,关识卖符人。
三府催偕计,诸儒待聘珍。
掞天持笔距,连袂照袍银。
丹穴皆来凤,灵渊并躍鳞。
请行多下客,答策有平津。
荣路争高足,孤生最滥巾。
一鸣方及旦,六律肯遗春。
类鹄犹烦刻,成龙不懼真。
纵无清夜诵,犹继壤歌民。
四围岚翠锁烟萝,结得茅庐傍涧阿。地僻不嫌人迹少,树深祇觉雨声多。
摘将松子烹新茗,采取兰茎补绿蓑。几度光阴浑不记,窗前日月自经过。
说可忘时真可忘,梅须柳眼各迷茫。只应不作吟春句,早把诗肠换酒肠。
念尔淹金筑,怜予访碧鸡。路岐簪乍盍,风雪酒频携。
宦计看俱拙,乡心话转凄。河桥明月袂,挥向博南西。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幄中多妙画,閫外即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空余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尘土经时面,南池一豁然。城孤朱阁外,亭小绿荷前。
望迥蒹葭水,秋高杨柳天。犹传杜陵句,幽意至今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