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三光以记物成形,四时以裁成正位。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有道则咸浴其德,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周监二代所损益,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氓知可化。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