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一雨破炎蒸,蕉叶葵花照眼明。
稍与灯花寻旧约,却嫌庭树作秋声。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曩由清举玉宸知,今觉光荣冠一时。
曾入黄扉陪国论,重求绛帐就师资。
谈文讲道浑无倦,养浩存真绝不衰。
独愧铸颜恩未报,捧觞为寿献声诗。
陋学常嗟趣识迷,羡君先得正途归。直从前哲评高下,羞与时人较是非。
长愤荆蒿埋杞梓,忽惊沙砾得珠玑。相从未几又相去,东望门阑心欲飞。
此地人来少,凭栏兴莫穷。
云萝难透日,乔木易高风。
书满闲窗下,云生闭目中。
焚香赋诗罢,顿怀众缘空。
侠客佩吴钩,翩翩控紫骝。挥鞭度辽水,拟斩月支头。
朔气三河冷,边风九月秋。国仇吾欲雪,非为觅封侯。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自是吴分有岁灾,连年杼轴已堪哀。独饶此地无戎马,又见椰帆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