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
翁年八十死无恤,邻女孩童困饥馑。
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
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余粟。
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
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
梦回犹是悮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此生终使此身闲,不是春时且要还。寄语桃花与流水,莫辞相送到人间。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殷勤重与秦人别,莫使桃花闭洞门。却恐重来路不通,殷勤回首谢春风。白鸡黄犬不将去,且寄桃花深洞中。桃花夹岸杳何之,花满春山水去迟。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渡水傍山寻绝壁,白云飞处洞天开。仙人来往无行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圣人不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巴湘二界缺关防,不是隅官不说详。费得琴堂数杯酒,南阳一度胜金汤。
别路风尘万态新,相思宁在柳园春。故人纵是音书寡,折得垂杨不寄人。
相臣奉表天边去,使者乘槎海上行。旌旗影拂波涛静,宫殿春开日月明。
中原未必无王猛,前席须当问贾生。风景不殊民物异,江南遗老望休兵。
衡之山,郁苍苍。
我有佳人,在山之阳。
木难为佩兮云锦为裳,爱而不见兮我心忧伤。
安得为鹍鹏,凌风置君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