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气连会贞元,皓月腾空息瘅烟。
北阙星驰新诰命,南郊春转旧山川。
存诚乃可必事帝,保国无如是畏天。
光觐紫宸归化锦,山河带砺保千年。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古殿无人到者稀,蒲团端坐有谁知。
不因院主通消息,争得寒光万里辉。
杏坛之外圣人徒,千载遗编喜卷舒。
一字名篇原易卦,万言论道广聃书。
黄庭丹学分苗裔,紫府仙经得绪余。
正为文章太奇崛,寻常眼目亦疪渠。
肩舆晓伊轧,岭峻不可度。崖阴草未春,云暗天欲暮。
人家驾险居,农舍梯空住。森森雪竹林,垂垂雨棕树。
我来询民俗,遗老多物故。顽浇可还淳,为政慎举措。
杨花不绾春光住。任飘泊东西去。吹度园林千万树。
穿帘透幕,窥窗拂槛,渺渺迷归路。
河边桥畔应无数。化作浮萍向何处。无奈啼鹃声正苦。
风化娇困,烟丝醉软,都付黄昏雨。
柳色初匀。轻寒似水,纤雨如尘。一阵东风,_纹微皱,碧沼鳞鳞。
仙娥花月精神。奏凤管、鸾丝斗新。万岁声中,九霞杯里,长醉芳春。
水部诗名旧,论交复此筵。清才真不易,佳句尽堪传。
石竹含烟细,江花泥露骈。必逢知己问,得俊与忘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