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汪洋普汉恩,凤啣丹诏出红云。
拓开地角皆和气,净挟天河洗战尘。
尽道玺书十行下,胜如琴殿五弦薰。
乾坤兼爱无南北,何患云雷复有屯。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凿井深深傍玉堂,石根流沁一泓凉。冰壶夜浸秋蟾湿,云液晴涵甘醴香。
苔藓未生侵玉甃,桐阴初长拂银床。寒泉可汲应须汲,莫使行人为断肠。
几度秋风叹独居,羞将蛱蝶绣罗襦。南来万点千行雁,不寄侬郎一字书。
双橹和鸣莫景横,相将喜见豫章城。病躯粗健何妨老,随处高歌颂太平。
寻幽直上妙高台,云锁禅堂昼不开。古径有松栖老鹤,断碑无字翳苍苔。
水拖秋色连天去,风捲潮声动地来。我亦九霄云外客,隔花啼鸟莫相催。
永嘉诸老不可作,史傅纷纭孰与评。
一字不轻严兗铖,千年如见审槿衡。
常尤此道无人识,忽得公诗老眼明。
雪手焚香三读龙,小楼坐对晚山横。
朝登镬岭巅,午下镬岭趾。山脉自兹分,水源由此始。
衍散千万支,逆流十五里。滔汨螺滩平,濑浅石露齿。
开豁锦里宽,地夷树攒荠。我来询遗老,施政尚德礼。
人心险于湍,王道坦如砥。当脱鼎镬危,应习衣冠美。
禾黍被郊原,牛羊散汀沚。昔年谢征南,功业传国史。
至今祠庙存,祀飨荐芳芷。慨古怀斯人,九原呼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