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李学士见寄长韵

璇源多清派,兰谷无绝芳。

之子相门裔,高才映周行。

妙年弄文史,雅志含圭璋。

中岁困官簿,铢两争低昂。

一通金闺籍,荏苒潘鬓霜。

剖符屡麾阮,执戟更疲扬。

闻君近多暇,归偃三经堂。

左右褫绅组,纵横罗巾箱。

安驱仁义涂,弭节名声场。

战酣道始胜,心泰无癯尫。

壮思挟飞藻,诏我临霞章。

我时坐铃阁,寂寞如禅房。

开缄一快读,隽味腴且长。

高义溢句流,清风随篇翔。

感人不无意,在水河汤汤。

吾匪辩音者,空冀怀仁藏。

矧属岁躔暮,百贲皆芸黄。

何以谢君子,松柏同苍苍。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春色融融,东风吹散花千树。雪香飘处。寒食江村暮。
左掖看花,多少词人赋。花无语。一枝春雨。惟有香山句。

李台卿,字明仲,庐州人。

貌陋甚,性介不群,而博学强记,罕见其比。

好《左氏》,有《史学考正同异》,多所发明。

知天文律历,千载之日可坐数也。

轼谪居黄州,台卿为麻城主簿,始识之。

既罢居于庐,而曹光州演甫以书报其亡。

台卿,光州之妻党也。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垂头若病鹤,烟雨霾七窍。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得徼。

却观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我老多遗忘,得君如再少。

従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功成乞身去,于此老吾生。

日月驱车及莽苍,今朝一眼楚山长。共看社燕将雏急,谁见秋鸿刷羽光。

晚渡河流皆倒影,夜题驲壁作斜行。道边草木应相笑,解笑年来为底忙。

航海北游遇飓风,惊涛骇浪沧溟东。轻舟起落倏万丈,浮沉人世得每同。

风波险恶尚能渡,世路崎岖不可通。白浪打头兀然立,荡涤尘襟意气雄。

海若逡巡潜舟底,冯夷舞蹈返太空。忠信涉波非虚语,此意何须问碧翁。

吁嗟乎,人情险恶逾风浪,翻云覆雨忧心忡。矧乎虬髯碧眼非族类,杨墨异端不可攻。

秣陵戴子负奇气,翻然高蹈出樊笼。延陵吴子发浩歌,河梁一曲送飞鸿。

男儿放眼在千古,奚虑百载通与穷。幽幽天地待旋转,遑论半世感飘蓬。

爱菊渊明后鲜闻,濂溪孙子况能文。露华清晓凉如许,湿却松间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