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山县绕古堞,悠悠快登望。雨馀秋天高,目尽无隐状。
绵连滍川回,杳渺鸦路深。彭泽兴不浅,临风动归心。
赖兹琴堂暇,傲睨倾菊酒。人和岁已登,从政复何有。
远山十里碧,一道衔长云。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渐闻惊栖羽,坐叹清夜月。中欢怆有违,行子念明发。
仅能泯宠辱,未免伤别离。江湖不可忘,风雨劳相思。
明时当盛才,短伎安所设。何日谢百里,从君汉之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