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昔在中朝时,每从贤俊游。酒酣握手欢,预怀今日忧。
两经岭峤春,三度江湖秋。朱卿抱奇节,好语忽见收。
我无济世策,君有活国谋。相寻不相笑,夜光犹暗投。
道丧师友绝,宁有民不偷。风波极浩渺,欲济能无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