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歧路悠悠,看几载、软红如簇。算何似、一邱一壑,纡青拖绿。
脱却尘衫乌纳在,推开瓦枕黄梁熟。只而今、立地便抽身,原非速。
甚不必,离骚读。大无谓,秋风哭。但一周虎落,三间茅屋。
却署休休名目好,试歌纂纂儿能续。也胜如、侧足走羊肠,邛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