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梅生旧家子,志行极醇谨。举世方昌披,萧然能远引。
诗篇写肺肝,仿佛居易稹。有时对青山,一挥百纸尽。
前年省庭闱,北来踏尘坋。豚子得纳交,如骖有韅靷。
无何赴滦阳,适馆课童龀。郊原浩荡春,极目谢寒窘。
和章托邮筒,襄文逮天闵。忽嗟期功亲,霜风落朝槿。
门户须人持,南行见来轸。一死不偶然,既免雉为蜃。
何图溺人笑,转即胡医殒。幽燕风雨夕,伤心白头亲。
人生有艰虞,天高固难讯。作诗慰脊原,贤愚同泯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