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冉冉岁云暮,凄凄霜露繁。良游岂易得,贱子亦攀援。
流飙吹我衣,植杖登高原。平郊罗远岫,鸒斯鸣荒园。
路迥苍桧立,岩高白云屯。寒日无留光,落叶辞本根。
万化倏荣悴,一息异朝昏。逝者已如斯,人生岂恒存。
人生会有尽,亲友义在敦。营营谅何为,拨弃不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