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荒草迷离,暮云缥缈,夕阳照见残碑。是西风瑟瑟,引万感低回。
对孤墓,垂头不语,断崖枯树,都是伤悲。忆当时,凄惨千般,肝胆如锥。
广天阔地,算而今,黄土一堆。想寄迹穷乡,罹难雨夜,魂亦难归。
一十五年过去,乾坤定,欲告凭谁?叹驱车来此,坟台惟有新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