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久聚无殊欢,骤别良动情。江湖风雪中,送子竟远行。
去去道阻修,江雾黯冥冥。不辞寒堕指,但得光摇睛。
乡园正残腊,乐事渐满城。街童备粘鸡,祝岁呼阿兄。
而子笃行李,忍涕甘长征。人生须事蓄,于朝岂争名。
只因篱畔粱,难顾足下荆。恨缺五亩资,泥涂服春耕。
斗酒劳丰岁,奚用谋肥轻。阿父昔行役,一岁万里经。
辛勤为儿曹,槃阿魂梦萦。垂老犹一瓢,归卧寻山扃。
寒日不可挽,坐觉西风棱。自从痛皋鱼,泪同慈母倾。
子病骨柴立,护子如娇婴。深宵抚头足,隔室便呼应。
及今健如斯,天佑非幸承。翩翩好年少,千里成户庭。
途长利航辙,智巧驱百灵。非同蛙钝劳,三日仅一程。
念此亦快意,即别心犹宁。且归慰高堂,闭门曲吾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