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虚堂一自幽,绀梢苍叶更临流。
不须重画沧浪境,一片江天小样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未了黄沙债,偿他止一身。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
乞食真惭粟,看书若有神。无端思故事,数点泪沾巾。
万松亭下寒溪桥,走马冲泥苦折腰。下榻何曾嫌造次,登堂原不费招邀。
入帘庭草连荆树,出谷莺声遍柳条。眼底江山分楚越,迎恩楼上梦魂遥。
青兖名州古,仙旌此地行。紬书周玉版,著录鲁诸生。
岱岳云霞阔,尧祠日月清。经过逢胜迹,题咏有馀情。
何年此地开金刹,宋代流传直到今。听法石将山竹幻,护经龙与水增深。
炉烟袅袅知尘性,柏树青青见佛心。可是攀缘浑未尽,天花犹自惹衣襟。
一抹轻烟隔小桥,新篁摇翠两三梢。惜春不觉归来晚,花压重门带月敲。
明星夜生角,远倚紫垣中。四国仰照耀,宝剑出秋空。
一朝化为石,下与沙砾同。牛羊或践履,戮辱到儿童。
位高知身危,退藏保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