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矫首皤然叟。涨西江、才名流尽,泪添多少。梦里关山呼客起,海上瑶琴孤抱。
空结想、云璈九奏。收拾飘零惊喷薄,料千秋、击节悲风调。
漫唱彻,旗亭酒。
戈挥昃景吾何有。也嬴得、长歌当哭,词人自了。触绪哀弦纷一搦,领略竹枝寒瘦。
是何逊、春风别后。满眼沧桑余一醉,奈尊前、风月非诗料。
唾壶缺,君知否。